第253节
??京师官员思想与政治学府,便是朱允炆抛出来的方略。 ??朱允炆曾翻阅史书,查看历朝历代的巨贪之辈,发现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的特征: ??其一,在京师有大权。 ??其二,在京师有党羽。 ??无论是东汉的大将军梁冀,还是唐朝的宰相元载,亦或是宋代的蔡京,都是如此。 ??不客气地说,在古代最贪的几乎都在京师朝堂之上,不在地方府州县。 ??所以,朱允炆瞄准了京师官员,推出了思想与政治学府,想要通过言论,去影响与重塑他们的思想。 ??虽不能说培养他们的人生观吧,但至少可以影响下他们的价值观,甚至是改变下他们的世界观。 ??虽然百官闹不懂什么是官员思政学府,却知道每半个月要去“上学”一天,至于学什么,学多久,谁来授课,一概不知…… ??散朝之后,朱允炆召解缙、郁新、张紞、方孝孺、姚广孝入武英殿用膳。 ??“解缙,你是声名在外的大才子,这思政学府祭酒便由你来担当。” ??朱允炆轻松地说道。 ??解缙惊喜万分,连忙起身跪拜,道:“臣谢恩!” ??解缙也没摸清官员思政学府的职能,但他却十分清楚,这是一次天大的机遇。 ??百官之师啊! ??这是何等的光荣! ??若做好了这件事,日后立足朝堂,解缙将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,甚至可以左右皇权! ??朱允炆微微点头,道:“起来吧,郁阁与张紞担任学府司业,方先生与姚师傅则为学府博士,朕的谋划是这样的,思政学府专攻官员思想懈怠,迷失堕落,贪婪无度等症结,正官员人心、品性,明为官理想,齐心合力,以铸大明九鼎于华夏!” ??“皇上,课业方向如何选择?” ??姚广孝询问道。 ??朱允炆抬起手,伸出了三个手指头,道:“三个核心问题,其一,为何做官;其二,如何做官;其三,为谁做官。这三点,是思政学府课业的核心所在,无论如何都不能偏离。” ??解缙、姚广孝等人听闻之后,顿觉有了方向。 ??“就以为何做官来论,光宗耀祖,明耀门楣,拥有权势,皆可解释为何做官。但你们要记住了,这些回答皆是下品,在朕看来,真正能代表文人脊梁,传达出最强音,彰显出担当与伟大情怀的,当属横渠四句!” ??朱允炆肃然道。 ??方孝孺皱了皱眉头,一脸疑惑,解缙等人也有些迷茫,看着朱允炆,问道:“皇上,何为横渠四句?” ??“呃?你们不知道横渠四句?” ??朱允炆愣住了,张载的横渠四句,这些大学问家不应该不知道才是啊。想起来了,坑死人的后世文学,是一个叫冯友兰的哲学家称作“横渠四句”,古代并没有这个提法…… ??亏了自己还热血沸腾,慷慨激昂。 ??“皇上说的可是理学先辈、关学之师张载,张子厚,横渠先生?” ??方孝孺想了起来,挺着胸膛,嘴角微动,道:“若臣没猜测,皇上所言定是这四句: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!” ??朱允炆赞赏地看着方孝孺,其学问精深,如海广博,肃然道:“没错,这就是朕所言的横渠四句!这才应该是每一个读书人,每一个官员应秉持的信仰,也应是他们为何为官的终极解释!” ??姚广孝盘珠,笑道:“南宋叶采曾评过这横渠四句,言:天地以生生为心,圣人参赞化育,使万物各正其性命,此为天地立心也;建明义理,扶植纲常,此为生民立道也。” ??“继绝学,谓缵述道统;开太平,谓有王者起,必取法利泽,垂于万世。其句虽简,然蕴含着极多智慧,以此为解,当为终究不变之宗。” ??方孝孺惊讶地看向姚广孝,这个老和尚竟懂得如此之多,素日里见他不多,现在看来,终还是小看了此人学问。 ??解缙击掌,赞不绝口:“横渠四句当为思政学府课业要义,以正官员精神。” ??朱允炆笑着点了点头,说道:“如何做官,你们比朕清楚,无需赘说,只一点,告诉所有官员,清谈误国,实干兴邦,朕要的是干臣国士!” ??“清谈误国,实干兴邦?!” ??解缙、郁新等人看着朱允炆,震惊的无以复加。 ??如此振聋发聩的声音,就响在自己耳边! ??是啊,清谈误国! ??魏晋时期,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。 ??王羲之看不惯清谈之士,直言“虚谈废务,浮文妨要,恐非当今所宜”。 ??后世一些人认为,两晋亡国,在于清谈。 ??如今皇上喊出了“清谈误国,实干兴邦”,不正是对那些夸夸其谈,风流无度,追求放纵形骸之人的最强回击? ??姚广孝看着朱允炆的目光透着无尽的佩服,眼前的人似乎有着无与伦比的政治才华,他的言语,直切核心,令人不得不服。 ??跟着这样的人,自己还能多活二十年,一定要看到他领导之下的大明帝国,看看那千里江山是否如画! ??“至于为谁做官的问题……” ??朱允炆沉吟道。 ??解缙当即拱手,道:“自然是为皇上做官,在皇上的方略之下,治理万民。” ??郁新、方孝孺等人没有反驳解缙,纷纷点头。 ??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,也是一个不容改变答案的问题。 ??这些人都知道孔孟之道,知道民贵君轻,但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说出为人民做官的话,这不现实,也不可能。 ??君权是最高的,民再贵,也得排队。 ??这是所有官员的一致观点,也是保证官员手中权利正当性、有效性的关键,没有人会傻傻地真的去相信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的话。 ??承认这句话,就意味着民凌驾于君,凌驾于官员,谁愿意被百姓踩在脚下? ??朱允炆看着解缙等人,凝重地摇了摇头,道:“为朕做官,自有其理,但这不应该成为最终的答案。朕希望思政学府告诉官员的是,他们做官,是为这大明做官,是为这大明江山,大明社稷,而不是为朕一人!” ??解缙、郁新、张紞、方孝孺、姚广孝站了起来,齐刷刷地跪了下来,高声喊道:“吾皇万岁!” ??有如此的政治觉悟,大明如何能不兴? ??为大明! ??一切心思,都应放在大明的当下与未来之上,而不应是蝇营狗苟,贪欲无度! ??直至黄昏,朱允炆才与几人敲定了京师官员思想与政治学府大致,为便于授课,在解缙的建议下,学府设置在了翰林院。 ??就在翰林院搬桌子搬椅子的时候,旧港宣慰司的沈一元也在招呼着伙计搬运货物。 ??“都小心点,摆放好货物之后系牢固了,可不敢松了,即将返航,大家打起精神来。” ??黄发财提着酒壶,一脸堆笑地走了过来,对沈一元招手道:“沈兄,还有多少货物?” ??沈一元看着少了一颗门牙的黄发财,笑道:“再多货物也比不了老哥啊,听闻你找到了龙涎香?分兄弟一斤,给你万两白银如何?” ??“呸,哪里来的龙涎香,别听人瞎说,倒是你似乎与满者伯夷的王公贵族极为熟络,用了什么法宝,让那些人将你奉为贵客的?” ??黄发财有些郁闷。 ??一同去的满者伯夷,自己累死累活,带着伙计几乎都要把腿跑断了,连着十几天都只睡了一两个时辰,才装满了货物。 ??可沈一元倒好,整天喝着茶,带着伙计在海滩玩水,听说还和老婆一起玩沙子,快活至极,原以为这家伙堕落了,可没想到,满者伯夷的大将直接带来了无数货物,交给了沈一元。 ??这一幕惊呆了黄发财,也彻底让沈一元成为了南洋商人的代名词,就连满者伯夷的小孩子都知道南洋有个大明商人名为沈一元。 ??沈一元伸出手,讨要道:“龙涎香给我,法子就给你。” ??“没有!” ??黄发财断然拒绝。 ??龙涎香是自己下南洋最大的收获,合计不过二两,还被辽王朱植以一万两的价切走了一半,自己剩下一点,还要拿回家给老婆孩子开开眼,怎么能卖出去。 ??王忠富见黄发财与沈一元说说笑笑,也不打扰,站在港口看着自己的货船,一脸的期待与渴望。 ??满载而归! ??呜呜—— ??低沉的军号声陡然传了出来,沈一元与黄发财止住话,连忙走到高处,眺望海面,只见十二艘大福船缓缓而归。 ??“是朱能参将的船队,也不知道他们找到陈祖义。” ??黄发财低声道。 ??沈一元眯着眼,说道:“无论找没有找到陈祖义,我们都要回去了。这旧港宣慰司经过改造,就算是陈祖义再来偷袭,也能抵抗的住。施进卿也是一个有能力之人,他已整顿了军队,安全问题应是无忧。” ??黄发财含笑点头,道:“沈兄,你说在我们回去之后,朝廷会不会正式解除海禁?南洋如此多的财富,朝廷不会舍弃吧?” ??沈一元看着朱能的船队归航入港,对黄发财自信地说道:“海禁一定会开,我们也一定会再回来……” ??第二百零三章 想要驻牧权?不给 ??船队入港,军士纷纷上岸修整,朱能换了马,直奔宣慰司而去。 ??郑和、张玉、梁道明与施进卿正围着一张海图争论着。 ??施进卿不同意张玉直接北上的想法,道:“北面是满剌加的领地与海域,他们虽不如满者伯夷,但也有着强大的实力,且蛮横侵略,虽然陈祖义极有可能隐藏在这一片海域,可若大明船队北上引满剌加敌视,恐怕得不偿失。” ??张玉据理力争,手指戳在海图上,指着满剌加以东的群岛:“陈祖义尾大不掉,任由他坐大,对于旧港宣慰司始终是个威胁,须早日除掉。至于满剌加那边,完全可以先给他们通个气,然后由这里找到并消灭陈祖义,之后向东北行进,返回大明。” ??梁道明很想赞同张玉,只是眼下的问题并不是消灭陈祖义,而是找到陈祖义。 ??郑和也清楚这一点,这段时间商人在忙碌筹备货物,大明船队也没有窝在海港,而是四处找寻着陈祖义的踪迹,可这个家伙似乎消失了,无论如何找寻,也不见他的踪迹。 ??传言陈祖义于满剌加的海岛出现过,可出现未必是长留,他是海贼,干一票换一个地方很常见。 ??朱能入殿,行礼后不甘地说道:“没有找到陈祖义的踪迹,一些商船提供的线索都没有价值,他这次藏的很深。” ??郑和听闻之后,低头看着海图,沉声道:“那就让他多活一段时日吧,从船队上拆下二十门火炮,交付施进卿以作防范之用。” ??施进卿没有拒绝,感激道:“我以性命担保,我在,旧港宣慰司在!” ??郑和凝重地看着施进卿,说道:“我能做得不多,大明军士出来许久了,需要带回去。你放心,旧港宣慰司是大明的领土,大明必不会舍你们于危险不顾。” ??施进卿拱手道:“陈祖义不会再得逞,倒是你们返航时需多加注意,错过了最佳时节,此番北去多是顶风而行,耗时怕会更长一些,保障储备应到位。” ??郑和微微点了点头,最好回去的季节当属夏日,顺南风北上,可现在拖不得了,朝廷对于占城的安排如何,是否与安南开战,郑和不得而知。